html模版杭州人的“那時候”一夜間冒瞭出來
一位老杭州在他的博客上這樣寫道:“曾經有一度時光,每周總是和傢人去奎元館回味老底子的味道,回憶中那段時光是如此的悠閑,吃一碗香噴噴的鱔爆面,然後晃晃悠悠走上天橋,口留餘香,撫摸著飽飽的肚皮,心滿意足地往西湖方向眺望……”


原標題:杭州人的“那時候”一夜間冒瞭出來

艾倫·拉森、威廉·迪柏攝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解放路井亭橋畔。

民國時期奎元館廣告

解放路青年路口(1949年攝)

前天晚上,杭州解放路發生瞭一起火災,沒想到卻就此燃起瞭眾多杭州人的集體記憶。

官巷口有曾經的中國人民銀行杭州分行、杭州商業局、杭州市電信局辦公樓,在上世紀90年代,這裡還出現過供銷大廈,也就是如今的新開元酒店;服裝大廈……。杭州人習慣稱呼的“官巷口天橋”其實叫“西湖味精天橋”,是當年杭州西湖味精廠花瞭15萬元“巨資”冠名的。

這一帶,先後出現過奎元館、景陽觀、邵芝巖筆莊、寧波湯團店、摩登洗染店等老字號,也有“杭州”名號打頭的杭州食品公司、杭州新華書店、杭州紅波無線電廠門市部……,還有立足杭州、放眼全國的“香港服裝店”、“長江照相館”、“新中國劇院”……

一位老杭州在他的博客上這樣寫道:“曾經有一度時光,每周總是和傢人去奎元館回味老底子的味道,回憶中那段時光是如此的悠閑,吃一碗香噴噴的鱔爆面,然後晃晃悠悠走上天橋,口留餘香,撫摸著飽飽的肚皮,心滿意足地往西湖方向眺望……”

奎元館裡吃碗面

美好回憶滿血復活

老杭州人陳女士還記得,傢裡給太婆做壽必到奎元館,而且是要去二樓的雅廳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奎元館的一樓右手邊是“一元廳”,左手邊叫“三元廳“。大夏天裡,來“一元廳”吃碗麻醬拌面,算是爸爸媽媽帶她去享受“小確幸”瞭。

而“三元廳”的各種蝦爆鱔面、蝦豬肝面、蝦片兒川面……都是她童年中最主要的美食記憶。但是,要點上一碗,身為工薪階層的父母,是需要一點勇氣的。

至於樓上的雅座,那是要有錢有閑的人才能去的,點個“過橋”,來一瓶小酒,甚至是幾個熱炒,可以看著鬧市燈火,有滋有味地坐上個把小時。

當陳女士這一代人上瞭大學、參加工作,那是1995年以後瞭。奎元館經過重新裝修,二樓的做壽專用大廳從一個變成瞭好多個包廂,價格也不再讓她感覺到比“一元廳”、“三元廳”貴上許多的驚嘆。

388元的超級大碗面“金玉滿堂”是每次傢宴必點的,因為來這裡不是外公外婆做壽,便是父母、公婆、阿姨舅舅的生日。雖然社會上的餐館爭奇鬥艷,大傢總是依照慣例在過生日這天要去奎元館吃個面,重溫多年來的涓滴回憶。

她會想起父親說的,四歲的她第一次挪著蹣跚的年糕腳拜見太婆,平時住在療養院的太婆穿著綢衫,慈眉善目,從口袋裡摸出一卷黴千張一樣的兩元人民幣,抽出一張給她當見面禮,但是父母堅辭不受。

這一切,倘使不是留下瞭照片,她是不能夠記得的,但是奎元館記得。

長江照相館裡咔嚓咔嚓

定格多少幸福瞬間

“來,看這裡,頭抬起來一點,轉過來一點,下巴收進去一點,好,不要動——”

“啪”一聲,閃光燈一閃。

拍證件照、全傢福、結婚照就不用說瞭,要說杭州城裡的長江照相館,名頭最響的,乃是孩子的百日照。

丁女士自己出生在青年路裡弄裡的老別墅,每一個傢庭成員的相冊,都是從孩子降生百日開始。然後照片上的孩子逐漸會坐、會站、會走會跑,上學瞭,紮小辮瞭,臉上有瞭學生氣,逐漸會有一種如夢初醒的青春之美,直到結婚育子,露出最甜美的笑容。

“我外公外婆的結婚照就是在長江照相館拍的。外婆穿旗袍端坐,外公穿著中山裝站在她身後,手輕輕搭在外婆肩頭。”潘女士說起長江照相館也是一肚子的話。

老底子外公外婆傢住在河坊街,周末一傢人順著中山中路走到官巷口一路逛。“我爸媽的結婚照也是那裡拍的,但已經變成兩個人並排坐,手放在膝蓋上,腦袋稍微靠靠攏。後來就有瞭我。我的百日照,照相館的叔叔給我戴瞭一頂小花佈帽,側臉笑顏,後來我發現我表妹在長江照相館拍的照片戴的也是同一頂帽子。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,開始流行‘朦朧照’,就是現在的藝術照。我有一張朦朧照還被照相館擺到瞭櫥窗裡,那段時間我經常邀請同學去新華書店,然後‘順便’和他們走過長江照相館……”

去新華書店買三毛全集

打下文學靜電機推薦底子

解放路新華書店的前身是創立於上世紀三、四十年代的的中華書局,1954年,正式更名為解放路新華書店,是杭州最老的新華書店。

這傢杭城書店的“老大哥”伴隨瞭幾代人成長,對杭州人來說,它是生活中特別美好的存在。“一排排的櫃臺,櫃臺後面是書架,一本本書封面朝外擱在書架上。看中哪本讓營業員幫你拿,基本上看個目錄,翻到封底瞄一眼價格,營業員就問瞭,‘要不要’”。

在當年,它是杭城最潮的書店,創造瞭靜電油煙處理機許多個第一。

在高考恢復的第一年,為瞭《數理化叢書》,很多杭州人第一次通宵排隊買書;1987年,這裡首創開架銷售圖書;這裡還舉辦瞭杭州有史以來第一場簽名售書活動:1990年,數千杭州讀者爭睹圍棋國手馬曉春,一天簽售1000多冊。

很多讀者還記得,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讀書熱潮中,他們曾在這裡排隊幾個小時,為買一本心儀已久的文學名著或者哲學論著。

80後陳女士說,她小時候住在解放路建國路口,解放路新華書店是離傢最近的書店瞭,放學路上、周末出去玩,這個書店是必經的,進書店逛會,翻翻書,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“周五下午放學早,就和同學一起去書店。我的《十萬個為什麼》就是在那裡買的。我記得是黑色封面,硬皮的,很多本。”後來,文曲星等當年的時髦玩意也都是在這傢書店的櫃臺買的。“初中的時候去得更勤瞭。”《亂世佳人》、《蝴蝶夫人》等等,她幾乎都是在書店裡看完的,周末,經常進去待上個半天。高中時,她迷上瞭中國文學,林語堂、曹禺的作品讀瞭很多。可以說,陳女士的語文底子就是那時候在解放路新華書店打下的。

“53粉”眼裡的吳山夜市

價廉物“炫”

解放路官巷口這一帶,不得不提的還有吳山夜市。

從1984年開鋪,就被認為是杭城的潮品集聚地,草根的購物天堂,粉絲們還給自稱“53粉”(諧音“吳山”)。

70後的李女士見證瞭吳山夜市的變遷。最早的時候,吳山夜市是在吳山路,傍晚時分,古董、字畫、絲綢、杭州特產等就在街兩側擺開瞭。“經常可以淘到一些好的扇子、竹籃。古董也很多,但是魚龍混雜。”

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,夜市裡多瞭一些賣包和手表的攤位,外國遊客和時髦女生們特別愛逛。

2000年以後,吳山夜市搬到瞭惠興路上,潮品成為瞭夜市的主流,這裡也是潮人聚集地。“我買過手工制品,還有外國進口的小手鏈、胸針,頂時髦的手機殼。”李女士回憶說,這些東西都是價廉物“炫”,吸引瞭不少文藝青年。“再後來,夜市也有賣吃的小攤瞭。”烤串、壽司、小甜品,在吳山夜市吃吃喝喝軋馬路,成瞭潮人們最愛的約會方式之一。

浴室除臭專家網-浴室除臭,浴室除臭推薦,浴室除臭方法,廁所除臭,廁所除臭推薦,廁所除臭方法20709F06DBD7E6DF
arrow
arrow

    ehz705m3f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